转载自 DigiTimes
联络我们
随着 2025 年 COMPUTEX 聚焦「智能运算与机器人」、「次时代科技」与「未来移动」三大主题,并以「AI Next」为核心,全球科技大厂齐聚一堂,展现 AI 技术实力。AI 应用想像快速落地的同时,也加速了各种应用场景对高效存储技术的迫切需求。作为全球最大 NAND Flash 控制芯片供应商,慧荣科技正扮演推动 AI 生态关键角色。
掌握应用场景存储需求,从低延迟、低功耗到高吞吐量助攻边缘 AI 发展
「DeepSeek 的出现大幅降低了 AI 应用门槛,」慧荣科技总经理苟嘉章(Wallace Kou)指出。作为开源技术,DeepSeek 降低了语言模型训练成本,正逐步颠覆产业对 AI 的传统认知,加速边缘应用普及。他强调,从智能手机、笔记本电脑到各式穿戴装置,AI 导入浪潮已然成形,而支撑这波变革的关键,正是存储技术。
苟嘉章在剖析 AI 存储架构时指出,AI 应用要在各种场景中实现,从最初的数据撷取(Ingest)、数据准备(Preparation)、模型训练(Training)到推理(Inference),每一阶段对存储系统都有不同需求。以数据撷取为例,大量信息汇入需具备高写入吞吐量;而模型训练则更重视低延迟表现与多样化 I/O 大小的支持。尽管需求各异,但整体架构仍须具备高吞吐量、低延迟、低功耗、可扩展性与高可靠性五大核心特性,才能满足 AI 应用的实际需求。
为因应 AI 应用带来的庞大数据需求,慧荣科技透过控制芯片技术升级,引领存储创新。苟嘉章指出,透过分层管理与智能识别机制,可有效优化数据应用流程,并导入弹性数据放置(FDP)技术,提升写入效率与耐久性,同时兼具低延迟与低成本的优势。在数据安全与可靠性方面,产品采用先进的加密标准与防篡改硬件设计,结合端到端数据保护机制与专利 NANDXtend 技术,确保数据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安全与稳定性。此外,慧荣科技支持 2Tb QLC NAND 及 6/8-Plane NAND,结合智能电源管理(PMC)与先进制程工艺,在提升存储密度的同时,有效降低能耗。
不仅如此,搭载慧荣科技独有的 PerformaShape 技术,透过多阶段架构演算法,根据使用者定义的 QoS 集优化 SSD 效能。FDP 与 PerformaShape 的结合,不仅能有效管理数据、降低延迟,更可显着提升整体效能约 20-30%,特别适用于多租户环境下的 AI 数据管道,涵盖数据撷取、数据准备、模型训练与推理等关键阶段。
从云端到边缘的 AI 应用,打造全方位解决方案满足客户需求
慧荣科技因应数据中心与云端存储需求,推出业界首款支持 128TB QLC PCIe Gen5 企业级 SSD 参考设计套件,采用搭载 SM8366 控制芯片的 MonTitan SSD 开发平台,支持 PCIe Gen5 x4、NVMe 2.0 和 OCP 2.5 标准,连续读取逾 14 GB/s,随机效能达 330 万 IOPS,效能提升超过 25%。此设计可加速大型语言模型(LLM)与图神经网络(GNN)训练,同时降低 AI GPU 能耗,满足高速数据处理需求。
针对边缘存储解决方案,苟嘉章指出,具备 AI 能力的终端装置将快速成长。他表示:「未来 5~10 年内,AI 人形机器人市场将迎来爆发。」不同层级的系统对存储有着差异化需求,例如感知层需实时处理与过滤数据以确保传感准确性,决策层则仰赖多模态融合推理,对存储效能与数据整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;而执行层则需存储各项校对参数,使机器人更贴近人类的思维与动作逻辑。对此,慧荣已积极布局 NVMe SSD、UFS、 eMMC、BGA SSD 等存储解决方案,并强调跨界合作与生态系共建,以推动智能终端存储技术演进。
此外,慧荣推出多款高效能、低功耗的控制芯片以满足终端装置的 AI 应用需求:SM2508 PCIe Gen5 控制芯片针对 AI 笔记本电脑与游戏机设计,功耗较同级产品降低达 50%;SM2324 支持高达 16TB 的 USB 4.0 高速可携式存储装置;而 SM2756 UFS 4.1 控制芯片功耗效率较 UFS 3.1 提升 65%,为 AI 手机提供优异的存储体验。面对自驾车对高速与大容量存储的迫切需求,慧荣也携手全球 NAND 大厂与模块厂,共同打造智能车用存储解决方案。
「存储技术无疑是 AI 生态系中的核心环节,」苟嘉章强调,台湾拥有完整且高度整合的半导体与资通讯产业链,不仅具备打造 AI 服务器的能力,更拥有推动 AI 应用发展的深厚潜力。他相信,未来将有更多实用的 AI 边缘装置与创新应用加速问世,并对存储解决方案提出更严苛的要求,以因应海量数据处理所带来的挑战。慧荣科技也将持续以技术创新为动能,积极助力 AI 发展。
联络我们